黔江开发区翻译案例---新译通翻译网
黔江开发区
黔江开发区的前身即原黔江地区,于1988年5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从原涪陵地区划出5县分设建区,重庆直辖后,于1998年6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黔江开发区。全区辖黔江、石柱、秀山、酉阳、彭水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幅员面积1.6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5万,以土家族、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5.7%。黔江位于重庆市东南边缘,地处渝、鄂、湘、黔四省(市)边区结合部,东西宽147公里,南北长265公里,“319”、“318”、“326”三条国道及长江、乌江纵横其境,属三峡库区,是重庆的东南门户和连接东、西部经济区的跳板,是一个集“老(革命老区)、少(少数民族地区)、边(边区结合部)、山(大石山区)、穷(贫困地区)、库(三峡工程库区)”于一体的特殊的开发区。
历史悠久,革命老区。黔江历史悠久,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禹贡》中称黔江为“梁州之域”,商周时则为“巴之南鄙”,秦时酉秀黔彭隶属黔中郡,石柱隶属巴郡。以后几经分合,到清雍正、乾隆年间“改土归流”后,设酉阳直隶州(辖酉秀黔彭四县)和石柱直隶厅。1935年,民国政府在酉阳设置第八行政督察公署,辖现黔江开发区五县及南川、涪陵、丰都、武隆四县。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建立酉阳专区,辖酉秀黔三县(彭水石柱属涪陵专区),1952年9月撤销酉阳专区划入涪陵专区。在这片热土上,土家苗汉人民曾在抗倭斗争中立下了“江南第一功”,掀起了震动全国的反外国不法传教士的“酉阳教案”、“黔江教案”,发动了响应辛亥革命的武装起义。这里是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赵世炎、红三军政委万涛及前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刘仁的故乡。三十年代,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王震、肖克、廖汉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革命根据地,1934年10月27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酉阳南腰界胜利会师,并在以后发展成为红军三大主力之一。解放战争时期,黔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第一站,是四川解放最早的地区。黔江土家苗汉人民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自然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全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全年日照1200小时左右,无霜期200—300天,年均温度14—16,年降雨量1100—1350毫米,最高海拔1988米,最低海拔118米,山地占总面积的76.2%,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沟壑纵横,立体气候明显,生态垂直差异大,动物种类多,极具开发潜力。
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境内遍布名山大川、奇洞秀峰,自然景观珍奇独异。有壁陡峰奇、山雄水险、一里一景、气象万千的千里乌江画廊;有修竹茂树遮天蔽日、奇山异峰自然天成的彭水鹿角龙门峡;有云缠雾锁、峻峭兀立、因势赋形、维妙维肖的武陵奇峰;有融山、海、岛、峡诸风光于一体,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地震湖,享有“深山明珠”美誉的小南海;有峡深景美、崖悬壁峭、悬棺荟聚、抬头一线天、船移百道弯的官渡峡;有洞阔景幽、溪水淙淙、冬暖夏凉、钟乳悬挂、酷似陶渊明笔下“桃花源”原型的酉阳大酉洞;有碧水澄澈、纤濡不染、秀美幽静、如诗如画的酉水“小漓江”风光;有文学大师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景色。同时黔江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赵世炎、刘仁、万涛同志的故居;有红二、六军团会师地酉阳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旧址”;有“桃花马上请长缨”的石柱巾帼英雄秦良玉陵墓;有古榕参天、石刻流韵的北宋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坐此观江潮”的彭水绿荫轩。
黔江开发区翻译成功案例:
重庆和则宏塑胶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巴山饮食文化有限公司
重庆多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重庆市新潮彩钢钢结构有限公司
重庆新厨厨房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重庆帝凡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