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翻译案例---新译通翻译网
阿勒泰
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边缘。北与蒙古国接壤。面积1.08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7万。民族有哈萨克、汉、维吾尔、回、蒙古、塔塔尔等。“阿勒泰”系蒙古语,意为“金子”。1921年设承化县,1953年改为阿尔泰县,1954年设阿勒泰县。1984年设阿勒泰市。隶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市境东北部为阿尔泰山,中部为额尔齐斯河冲积平原,西南部有大片沼泽地。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牧业以饲养牛、马、羊为主,阿勒泰大尾羊是全国有名的肉用品种。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甜菜、水稻、胡麻等。工业有电力机械、皮革、毛纺、棉纺、制糖、畜产品加工、粮油和食品加工等。阿勒泰森林资源丰富,以云杉、西伯利亚落叶松为主,是新疆林业重点地区之一。境内有克尔木齐石人及墓葬、岩刻画等突厥文化遗物。阿勒泰地区与三个国家毗邻,所属六县一市均为边境县,境内先后开放了塔克什肯口岸、红山嘴口岸、吉木乃口岸、阿黑吐拜克口岸,其中吉木乃口岸为国家一级陆路口岸。
阿勒泰市辖3街道、3个镇、7个乡、1个民族乡:金山路街道、解放路街道、团结路街道、北屯镇、阿苇滩镇、红墩镇、切木尔切克乡、阿拉哈克乡、汗德尕特蒙古族乡、拉斯特乡、喀拉希力克乡、萨尔胡松乡、巴里巴盖乡、切尔克齐乡。境内有:喀拉尕什牧场、阿克吐木斯克牧场、兵团一八一团、兵团一八九团。
“阿勒泰”是突厥语,意为“金山”,因山中蕴藏黄金而得名。阿勒泰在古代是我国少数民族的牧居地。据史书记载,秦代牧居在这里的部落是由今甘肃省河西走廊一带迁来的塞种人。公元前60年,西汉时期,这里属西域都护府管辖。此后,历代中央政府在此设行政管理机构。
秦未汉初,我国产纹强大的部族匈奴兴起,本地区是匈奴右地。匈奴日逐王建立的童仆都尉奴役压榨各国和新疆北部各部族,还经常侵扰西边塞,阴断丝绸贸易及使者交通。西域人民迫切要求摆脱压迫掠夺的痛苦。西汉须应历史的潮流团结西域各国并且派精兵强将对匈奴作战,取得辉煌的胜利。于公元前60年建立西域都护府,取代匈奴政权童仆都尉。西汉对匈奴的胜利是封建制农业国家先进的生产力对游牧畜牧业奴隶制落后生产力的胜利。自此处开蒙古高原西部的阿勒泰随之归入中国版图。649年唐朝在西域设置属于安西大都护府的瑶池都督府,不久分为昆陵、蒙池二都督府,本地处于瑶池、昆陵都督府辖内。
宋辽金时期阿尔泰山黠戛斯等部都隶属于中原王朝。清朝前期、中期、本地区都是蒙古各部的封地,归属于清朝委派的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岘一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节制。实行的是军府制度,即由历朝沿袭下来的大体相同的治理边塞的军政制度。主要职责是边防军务、兼管屯垦。
辛亥革命后,阿尔泰改设办事长官,直隶中央。1919年改设职权山道,阿尔泰正式归并新疆。1949年12月改称职权山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改称为阿勒泰专区,隶属伊犁哈萨克州,1979年称阿勒泰地区行政公署至今。
在阿勒泰1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汉、哈萨克、回、维吾尔、蒙古等三十六个民族,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空间。现阿勒泰地区下辖辖
6县1市,行署驻地阿勒泰市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
216线为 666公里,217 线为707公里。全地区总人口56.83万人,主要是哈萨克族(占地区总人口50.1%)、汉、蒙古、维吾尔、回等民族。
高山风光、冰川雪岭、湖泊温泉、岩画石刻、古墓群为阿勒泰的旅游提供了条件。主要风景名胜有闻名遐尔的喀纳斯湖风景区、布尔根河河狸自然保护区、福海海滨风景区、蝴蝶沟、乌伦古湖海滨浴场、白沙湖、鸣沙山,以及高山风光、冰川雪岭、湖泊温泉、岩画石刻,切木尔切克古墓群及草原石人、浓郁的草原风情及凉爽宜人的夏日气侯等,为开辟独特风格的旅游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此外,在阿勒泰广阔林海中,有许多珍贵野生动物,已经开展的对外狩猎活动,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阿勒泰翻译成功案例:
阿勒泰市阿尔曼乳品有限公司
福海县防腐保温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阿勒泰地区油脂有限公司
哈巴河县雅居床服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北屯额河草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阿勒泰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